導遊如何帶好團

       「帶好團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題目,從官方和業者角度來看其內涵也許不同,然就服務業本質來說,讓客人的付出達到等值期望或超值滿意,這對所有參與工作的人來說都是一項成就;基於本人長期關心觀光產業,
將個人百團以上的帶團經驗作個歸納與導遊同儕和後進分享,實因對產業之整體發展祈有所裨益之心也。

        團體操作實務上能作到「零客訴」應是一個基本的服務要求,進而才能「帶好團」獲得客人肯定,有經驗的導遊準備工作做得非常充分,腳本規劃、行政聯繫和雜務整理外,也會針對行程路線和團體屬性透過蒐集資料、閱讀和請教同儕前輩作研究分析,但以上種種準備是否能確保零客訴呢?答案絕非肯定!

一、先講先贏:教育客人講在先講得周全,藉以掃除客人疑心,以建立對導遊的信心和信任。

        導遊其實是靠嘴力而非勞力,但若欠缺「主動性」和「企圖心」說明不夠或有疏漏,都將招引抱怨。導遊不說沒有目的的話,所以背誦資料或亂講一通等於沒講。說話前必須先設定目的,如何表達(演)和預期其效果,這些簡單邏輯可幫助我們有條不紊地傳達訊息,幾個方面的主題是必要告知的,如:客人的權益和義務、本地的風俗與禁忌、公司和自己的介紹、行程的變與不變、食宿行玩購接待等級等。
        此外導遊應多利用語調,重點重複等技巧,讓每位團員都清楚了解遊戲規則。

二、親密互動:可讓客人感到安全放心,若能與之推心至腹更可化解許多可能的危機。

        導遊與團體相處動輒七八天,因此彼此有許多機會互動,保持笑容不時讚美客人主動釋出善意,展現不卑不亢的態度等都可獲得最佳的效果,並運用酒(請客寒喧)、色(儀容裝扮)、財(禮物小惠)、氣(談吐氣質)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。當客人「愛」上你(妳)就成功了,就算執行上有些瑕疵也都可能被包容而化險為夷了。
        此外幽默風趣以增添個人魅力、記得客人姓名、滿足其合理要求、無傷大雅的曖昧(灰色地帶)….都可加分。

三、分工合作:導遊懂得運用領隊司機可事半功倍更容易掌握節奏,讓帶團成為一趟快樂的旅程。

        領隊司機是團隊中不可忽視的支撐力量,但要去「利用而非改變」他們,爛團不抱怨不放棄,好團不心軟不鬆手,只要營造愉悅氣氛產生認同與共鳴,沒有什麼帶不了的團,導遊再厲害也是一份力量,因此不逞強要懂分工合作,數學上的「加、減、乘、除」一樣適用於建立人際關係和創造利潤上。
        馬克吐溫說,教育的目的是讓人了解自己的渺小,懂得如何與人合作。

四、與眾不同:區隔自己和別人的服務品質創造獨特的個人價值,可以滿足客人的好奇心和榮譽感。

        導遊的綜合素質中最重要的是拿捏分寸處理適當,要培養這種能力先得有「不搶第一,但求唯一」的心態,多涉獵心理方面書籍,當狀況發生時記得「Yes…But…」和「避免、接受、拖延、移轉」的法則,培養自己能從細節觀察、正確判斷、到即時反應的習慣,若能更上層次「編故事、扮角色、演好戲」更好,總之,帶團恰似一幅畫,一葉孤舟或一張唐卡味道不同意境也不同。
        對景點對事物處處展現自己的見解,標新立異出其不意讓客人帶走對你滿滿的記憶,日後回憶起來也常相追憶了。

        每一位專業導遊有個人的自我定位,有的像慈母般一煦和風呵護著客人,有的像嚴父講求紀律,有的像萬事通先生古靈精怪,有的像活百科全書(Walking Encyclopedia)滿足你知的慾望…,要說到我個人的堅持和風格(假如有的話)就是帶團像拍電影,片名、腳本、分鏡、導演、製片、主角…樣樣不少,分享的是自己想的、知道的、感覺到的…,當導演喊「Action」時就全力以赴,當「Cut」聲落下也要學會放下回歸寧靜,至於評價好與壞就隨便吧,畢竟人嘴兩張皮正反都由你說了。

中華觀光人力資源發展協會 理事長
楊伯良(麥克)
2012.09.06 於台北

原載 理事長部落客